Menu
他院难治之症,且看中医院如何破局!
发布日期:2025-08-08  浏览次数:1676
来源:   审稿人:  

近日,扬州市中医院成功打响一场罕见血液病“生命保卫战”。

我院风湿血液科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联合肾病科、医学检验科专家紧急会诊,创新采用血液净化等精准技术,最终稳住病情。

此例救治不仅展现了我院对复杂危重罕见病的综合诊疗能力,更通过多学科深度融合的实践,为同类疾病诊疗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医+现代技术”协作范本,彰显了我院医疗团队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










耐心询问

拨开迷雾见真相

“医生,快救救我!我这手脚发麻得厉害,眼睛也越来越看不清了……”


最近,扬州市中医院风湿血液科接诊了一位75岁的顾大爷。他因为“反复头晕没力气一年多”来就诊,之前在外院确诊过一种叫“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的病,试过很多方法治疗但效果都不好。最近一个月,他的情况越来越糟——不仅头昏乏力更明显,还瘦了不少,手脚发麻越来越频繁,更揪心的是眼睛慢慢模糊,连东西都看不太清了。


风湿血液科闵凤玲主任仔细检查后发现,顾大爷现在反应有点慢,手脚麻木感很明显,还总说头疼、头昏,眼睛看东西模糊得厉害。更严重的是,他出现了重度贫血,肾脏功能也严重受损,而体内一种叫IgM的免疫球蛋白指标,居然是正常人的90多倍!情况已经非常危险,必须赶紧治疗。


2a8a1d5ba0b9104950ece1f9f1c3718.jpg
图片

图片







多科联动

跑赢"生命倒计时"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我院风湿血液科团队立即行动起来,第一时间召集院内相关科室进行会诊讨论,并特别邀请肾病科、医学检验科的专家共同参与病情评估,力求为患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图片
01


揪出元凶:

庞然大物如何引发危机?



“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患者体内会异常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IgM。”风湿血液科闵主任解释道,“IgM分子量大,就像血液中的庞然大物,当它的量飙升到正常值的90倍时,血液会变得‘粘稠如粥’,引发高粘滞血症。”


这种“血液危机”会直接冲击神经系统:患者会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手脚发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脑梗塞、心肌梗死等致命并发症。


9283848f4f0cf3a50773a72b164ba60.jpg


图片
02


合作联动:

破解血浆紧缺难题



“必须尽快降低患者体内过高的IgM水平!”面对危急病情,血浆置换术成为最直接有效的干预手段——通过分离并弃去含有异常IgM的血浆,替换为健康血浆,快速减轻血液负担。


但难题随之而来:血浆置换需要大量正常血浆,而当时血源紧张。医学检验科主任王国平、输血科副主任彭恺云立即联系扬州市中心血站,详细说明患者特殊情况后,迅速协调到2000ml救命血浆。


图片
03


精准出击:

制定个体化方案



病科主任刘晓静团队接过“接力棒”。当天即为患者开通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并结合患者的体重及各项化验指标,为其制定了个体化的净化治疗参数以及血浆置换方案。

肾病科血液透析中心医护团队利用先进的血液净化设备,全程守护。血浆置换治疗中成功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精准分离出含有大量异常IgM的血浆并弃去,同时通过补充等量的健康新鲜冰冻血浆,有效改善了高IgM血症所带来的机体损害,最终治疗过程顺利,患者转危为安。


89ed1c91f4c94602d40503b341be129.jpg
819d4a52eac6372466c83b7475088ff.jpg


刘晓静主任介绍道:“整个过程就像给血液做一次深度清洁”。令人欣慰的是,患者对治疗耐受性良好,术后症状明显缓解。

该患者贫血明显,在中医上属于血劳范畴,气血亏虚,脏腑失养,予院内制剂健脾养血浓煎剂口服后头晕乏力症状改善显著。同时,配合保肾合剂益肾泄浊改善肾功能。

经过中西医结合的疗法,顾大爷的免疫球蛋白IgM下降超60%,为患者下一步治疗提供机会。


图片


图片








血浆置换是什么
01
什么是血浆置换


刘晓静主任介绍:血浆置换属于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其核心原理是将人体血液引出体外,通过膜分离或离心技术,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分开。致病血浆被弃除后,补充等量的新鲜冰冻血浆或白蛋白溶液,再回输至体内。  


02
能治疗哪些病?


1、肾脏疾病:对抗“急进性杀手”


抗GBM病(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清除攻击肾/肺基底膜的自体抗体,阻断肾功能恶化。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狼疮性肾炎的急危重症治疗中也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2、非肾病领域:多器官的“清道夫”


神经系统: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清除神经抗体);  

血液系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溶血尿毒综合征(HUS)、高球蛋白血症;  

代谢性疾病:家族性高脂血症、肝衰竭所致高胆红素血症;  

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

食物药物中毒:毒素已大量融入血液时。


血浆置换技术重塑了肾脏、免疫、代谢、神经等多领域危重症的救治路径,已成为危急重症的“终极过滤器”。当药物追赶不上疾病时,血浆置换能为生命按下暂停键,再重启希望。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扬州市中医院将“罕见病治疗”从单兵突进升华为团队协作的艺术——从精准诊断到资源统筹,从个体化方案到技术落地,每一步都凝聚着科室协作的智慧交响。


正如闵凤玲主任和刘晓静主任所言:“罕见病治疗没有标准答案,但多科联动的团队答案,就是患者最大的希望。”


这座扎根千年医脉的医院,正以多学科协作的中医方案,为全国罕见病治疗树立新标杆:这里不仅是治病救人的诊堂,更是生命希望的孵育场,让每一个“不可能”的病案,都能在团队协作的星火中,找到燎原的可能!


图片


专家介绍

图片


闵凤玲,风湿血液科主任医师,博士,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硕导。江苏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第四期“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医学会淋巴瘤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白血病学组委员。诊治各种贫血性疾病和血栓出血性疾病,靶向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免疫化疗和靶向治疗各种类型淋巴瘤和浆细胞肿瘤,对血液病各种治疗方法,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治疗、肿瘤个体化治疗选择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等各种风湿性疾病诊治,尤其是疑难性风湿病、各种原因骨质疏松的诊治,也有独到见解。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7篇,SCI收录期刊15篇。主持江苏省及扬州市课题3项,获省市级科研奖励5项。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全天,周四、周日上午。



刘晓静照片.jpg


刘晓静,肾病科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市中医院名中医,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江苏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国家医学流派龙砂医学后备传承人,师承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和五运六气大家顾植山教授。江苏省中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字门中医术”工作室传承人,江苏省医保目录专家库成员,医疗损害鉴定专家,扬州市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扬州市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养生学会中医肾病养生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专家成员,世界中医联合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中医内科、肾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中医为主治疗肾病,擅用中医传统五运六气思维、开阖六气针法治疗疑难杂病。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医学论著1部,主持和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7项。获扬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5项,发明专利9项。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三及周五上午


◆上一篇:减肥遇瓶颈?新“神器”照亮健康盲区!
◆下一篇:一觉醒来,ta居然塌房了?
版权所有:扬州市中医院
地址:扬州市文昌中路577号
备案号:苏ICP备05058662号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