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骶尾部皮肤出现“小疙瘩”
不自觉有脓性液体流出
肛周瘙痒不适,时有疼痛,反复发作
小心!
这很有可能是
屁屁上长了“小火山”!
PART.01
论文“臀”痛记,寻求良医助
“医生,请快帮帮我!我的屁股很痛,还一直淌脓水,我是不是得肛瘘啦?”怀着忐忑的心情,小李来到了扬州市中医院肛肠科王苏主治医生的诊室。
原来,大学生小李在连续几天熬夜撰写论文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屁屁处(骶尾部)隐隐作痛,挤压后流出不少脓血样的液体,内裤也一直被污染。病情反反复复的折磨,让小李同学坐卧难安。
王医生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后发现患者的臀部毛发浓密,骶尾部距肛缘约5厘米处有一像“火山口”一样的窦状外口,外口见少量血性分泌物,伴有阵阵异味。
PART.02
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综合彩超及MRI查结果,确诊其所患疾病为“藏毛窦”。在王医生的建议下,小李接受了“藏毛窦切除+袋型缝合术”。
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辨证施治。运用被誉为“疮疡之圣药”的古方仙方活命饮口服治疗,该方的主要成分包括:金银花、乳香、当归、皂角刺等,具有清热消肿、散结解毒、活血止痛、生肌消痈的功效。
在中西医结合的加持下,小李终于摆脱了困扰自己许久的“难言之隐”,恢复良好并于近期顺利出院。
PART.03
纸短情长,纸上泛杏香
如今小李同学的不适感消失,终于能安心坐下完成论文。他把重获健康的安宁与心间的感念,凝作一封感谢信寄给王苏医生。
PART.04
科普小课堂
何为“藏毛窦”?
藏毛窦——一个挺神秘的名字,很多朋友可能第一次听说。那么到底何为“藏毛窦”呢?
“藏毛”是指内藏有毛发,“窦”是指小孔或空腔。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指发生在骶尾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因毛发残留于皮肤下形成窦道或囊肿,故称为“藏毛窦”。该病好发于20-30岁的青年男性,毛发旺盛、久坐、肥胖及有不良卫生习惯者为高危人群。
典型临床症状
1.瘙痒和不适:早期无继发感染者,可表现为轻微瘙痒和皮肤增厚。
2.局部肿痛:骶尾部见硬块或“火山口”样的凹陷,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3.分泌物:窦道可溢出血性或淡黄色脓性分泌物,伴有异味。
4.反复感染:感染可能反复发作,形成脓肿或多个窦道,并自行破溃。严重时可能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诱发因素是哪些呢?
一类是先天因素诱发,如骶尾部皮肤的凹陷畸形。
另一类是后天因素导致,如久坐或骑行皮肤摩擦破损、过度肥胖、卫生习惯不好等,臀沟处的毛发会断裂刺入附近的皮肤,毛发作为异物可引发炎症反应,或细菌侵袭局部感染,进而形成藏毛窦。
如何治疗藏毛窦?
1.一般治疗。对于早期的无症状患者,无需特殊处理,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透气、干燥,适当脱毛即可。
2.药物治疗。轻度感染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疗,配合局部清洁护理以缓解症状。
3.手术治疗。切开引流:对于急性脓肿,需切开引流,排出脓液。手术切除:对于严重感染或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行根治性手术,彻底切除原发病变组织及炎性窦道,避免再次复发。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合适的手术方式,选择开放愈合或闭合创面。
王医生还提醒大家,藏毛窦虽是个小毛病,但极易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小伙伴们一定重视哦!如果发现有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询专科医生,切勿让“小毛病”延误成“大问题”!
专家介绍
王苏,中共党员,博士在读,扬州市中医院肛肠科主治中医师,CCCF医生,医疗设备器械管理处副处长、招标采购中心主任。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学术带头人-谷云飞教授。江苏省养生保健协会肛肠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西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青年委员,江苏省江苏省中西结合学会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协作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扬州市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科分会常务委员。曾于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普外科学习深造多年,擅长肛肠科相关疾病(痔疮、肛裂、肛周脓肿、肛瘘、肛乳头肥大、肛乳头瘤、藏毛窦、便秘、大肠息肉、大肠肿瘤、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的微创手术及中西结合治疗手段。主持市级课题一项,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一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门诊地点:门诊二楼肛肠科